当前位置:

麻阳:“六坚持六精准”构筑高效有序应急避险体系

来源:麻阳县防办 作者:黄昌钊 编辑:朱婷劼 2023-04-26 09:24:26
时刻新闻
—分享—

麻阳苗族自治县总面积1568平方千米,辖19个乡镇(管理中心)、223个村(社区),总人口40万人。全县整体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大部分为红层岩,地质结构脆弱,山高坡陡,遇强降雨易诱发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下陷等地质灾害,面对艰巨的防汛任务,麻阳县坚持以“六坚持六精准”构筑高效有序应急避险体系。

坚持“五级联战”,精织应急避险组织体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防汛救灾、应急避险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列入《县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县委常委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经常性研究解决防汛救灾、应急避险等重难点问题。建立县、乡、村、组、户(点)五级联战体系,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挂帅,指挥、调度、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县防指建立县领导联系乡镇、县防指成员单位班子成员联系乡镇、各级防汛责任人等工作责任机制,乡镇明确联村(社区)领导、村干部、村组长、应急救援队、“敲锣人”网格化责任,确保责任到人到点。

坚持“双训强能”,精建高素质应急避险队伍。组建县级专业抢险队1支30人,相关防指成员单位组建防汛抢险队7支210人,乡镇组建防汛抢险队19支900人,223个行政村(社区)组建20-30人的抢险队伍,并对各应急队伍逐一登记造册。对应急避险队伍每年集中开展2次以上的政治、业务双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提升应急避险队伍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召之能战、战之必胜。

坚持“不落一户”,精细排查整治风险隐患。发动干部群众开展地毯式排查,做到“风险点必查、整治点必查、可疑点必查”,查清全县切坡建房户7671户、临坡临崖临水临河住户912户,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239处。集中力量对隐患点开展综合治理,逐一登记造册,责任落实到人,限期治理到位。去冬今春,投入2200余万元维修加固11座病险水库,投入300余万元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9处,做到了有患必治、有险必除、除险必尽、标本兼治。根据需要备足防汛抢险避险物资,全县储备和代储防汛抗旱物资价值1500万元,扎实完成2023年备灾点防汛物资、应急物资准备工作。

坚持“一点一策”,精准制定应急避险预案。按照安全、就近、高效、便利的原则,制定转移避险方案。在各村地质灾害隐患处,共制作应急转移标牌363块。地质灾害点转移标牌中,标注了地质灾害隐患户户主姓名、家庭人数、联系方式、转移目的地,联村领导、联村干部、村负责人、“铜锣员”等各级负责人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坚持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应转全转,实行两种方式转移安置,其一是分散转移安置,即灾情预警前,隐患户群众通过就近投亲靠友的方式选择爱心安置户结对自主安置;其二是集中转移安置,采取搭建应急帐篷、在村部和学校闲置教室等安全处妥善安置的方式,确保安置群众安全和吃饭、住宿、喝水等生活保障。

坚持“一战必胜”,精心开展应急避险演练。坚持一点一演练、一户一演练,以村为单位,针对地灾点、临坡临崖临水临河以及切坡建房户等存在安全风险隐患的,开展紧急避险演练。坚持实战演练、真练真战,县防指通过落地短信,将预警及转移指令发送至群众,各乡村(社区)通过微信群、电话、腾讯会议等多种方式以30分钟间隔的频率报送灾情信息。接收灾情信息后,综合研判,应急救援队依托救援车、冲锋舟等救援设施,确保5分钟内奔赴各村(社区)指定位置,迅速展开救援。村组长、网格长、地质灾害点点长结伴精细巡查,在巡查过程中做到边发现、边解决、边上报,确保灾情信息精准。对于地质灾害安全隐患户,为各家各户赠送了家庭应急包。对于需转移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等重点群体,督促乡镇成立包括联村领导、驻村干部、村干部、网格长、党员为成员的“一户一专班”,进行一对一帮扶。突出重点地灾点和重要风险路段管控,由属地乡镇政府负责,公安交管、交通运输部门配合,根据需要及时实行临时交通管制,禁止车辆通行,全力确保安全。

坚持“一严到底”,精实推进应急督导考评。将防汛备汛、应急避险工作纳入县委“3+5+X”综合督查机制,分别由县委办、政府办、组织部、纪委、政法委班子成员担任组长,定期不定期地以“四不两直”方式,督导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建立驻点督导机制,由18个成员单位负责组建18个驻点安全生产和防汛抗旱综合督导组。汛期严格落实领导在岗带班和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县防办实行一日一调度,重点对值班值守情况进行抽查调度。将防汛备汛、应急避险及日常演练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平安建设考核重要内容,作为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敷衍塞责的,坚决问责追责。

来源:麻阳县防办

作者:黄昌钊

编辑:朱婷劼

本文为应急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aq.rednet.cn/content/646748/69/1259579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应急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