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至上 抓实源头管控
切实防范非生产安全事故
新田县应急管理局
近年来,新田县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守护群众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责任,切实加大宣教力度,高位推动,压紧压实各方责任,严厉执法追责,在全县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履职尽责的浓厚氛围。以对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将非生产安全事故等同于生产安全事故管控,与安全生产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追究,并将非生产安全防控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比照安全生产考核扣分。尤其在防范“小火亡人”、一氧化碳中毒、学生防溺水上出实招、硬招,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在防范“小火亡人”、一氧化碳中毒方面,重点开展了“敲门行动”。通过突出抓好4个环节,确保“敲门行动”不走过场、取得实效:一是组建“专业队”,解决“谁来敲”的问题。成立了“敲门行动”工作专班,成员由乡村振兴后盾单位驻村工作队、乡镇(街道)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村辅警等4类人员组成。二是构建“网格化”防控,落实“怎么敲”的措施。将城区划分为66个网格,农村划分为841个网格,构建镇村组三级防控格局。“敲门专业队”全面排查辖区内使用炭火、煤火取暖户,对村民电气线路、烤火熏肉、燃气洗澡等方面的通风情况进行逐一检查,实行销号管理,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三是落实“一对一”帮扶,实现“全覆盖”的目标。针对辖区内老弱病残、孤小人员、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户、边缘户等五类人员,由专业队实行“一对一”帮扶,每周开展不少于3次以上的上门回访,在此基础上全面动员、全域覆盖。四是开展“拉网式”督导检查,确保“常态化”防控。成立专门督查组,深入到各乡镇(街道)、各村(社区)开展督查检查,一看责任是否严格按要求包干到位,二看入户宣传是否覆盖到位,三看隐患是否排查整改到位。2021年,县安委办联合“两办”督查室、农业农村局开展专项督查4次,下发通报4期。通过压实县乡村三级工作职责,全年未发生“小火亡人”和“一氧化碳中毒”亡人事件。
二、在学生防溺水方面,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堵疏结合、预防为主”的措施。一是坚持堵疏结合。以农村教学点优化提质改革工作为契机,投入1000多万元,整合闲置校舍等资源,全县每个村均创办了“留守儿童之家”;依托党员干部、“五老”人员、家长村民志愿者等,每天10时至18时提供集中托管服务,形成安全闭环。完善平台功能设施,辅导学生练习绘画、围棋等才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留守儿童之家”成为快乐“驿站”,实现防溺水、学知识“双赢”目标。同时,对县城既有游泳场馆,要求其划定学生游泳专区。在广大农村地区,选择适宜的低风险水域划定安全游泳区域,配备值班和专业救援力量、救生设施,营造安全的游泳环境。二是突出预防为主。开展溺水事故风险隐患排查,在中高风险水域设置警示标牌3000余块。由基层河湖长、村级水管员、村(社区)网格员、辅警等轮流值班,对全县690余处中高风险水域开展常态化巡逻巡查,做到“一日三巡”。开展“大家访、大排查、大整治”教育安全集中攻坚行动,实施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监护人监护能力评估,连续四年未发生学生溺亡事件。
三、在道路交通安全防范方面,突出把好了“四道关”。一是看牢“重点车”。全县“两客一危”重点车辆实现检验率100%、报废率100%、违法处理率98.9%以上。严管严查“三超一疲劳”、酒驾醉驾等违法行为,加大对无牌无证、农用车、三轮车违规载人行为的打击力度。二是守好“重点路”。针对城郊结合部、农村道路交通等薄弱环节,强力推进“盔带风暴”整治,对不戴头盔的摩托车、电动车驾驶人实行“三个一律”硬措施(即:加油站一律不予加油、机关单位一律不许进入、涉及国家工作人员的一律抄告单位并移交纪检部门查处),对交通违法人员采取集中观看警示片并要求其在发现和制止其他同类行为后方能离开,全县骑乘摩托车佩戴头盔率达90%以上。三是护好两类“重点人”。一类是学生,在农村,通过在所有村开通校车来解决安全乘车问题,同时通过学校渠道加强教育警示;另一类是有赶集习惯的农村老人、妇女,通过开通“赶集班车”来解决安全乘车问题。四是把好“重要节点”。在重大节日、关键节点等特殊时期,推行“全警支援交警、城市支援农村及农村派出所协管交通”的做法,全县连续9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包括道路交通在内的安全事故。
今后,新田县将继续扛牢责任,以实而又实的工作举措、严之又严的工作态度、细而又细的工作作风,持续不断地全力抓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来源:湖南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
编辑:姜雯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