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应急委员会印发《关于对森林防灭火工作成效突出单位和个人予以表扬的通报》,对工作成效突出的14个县市区予以通报表扬。本期推出长沙市长沙县工作经验,供参考学习。
长沙县是湖南省95个森林火灾高风险区县之一,辖区内共有省级森林公园3个,全县林地面积124.47万亩,森林覆盖率37.18%,森林蓄积量385.76万立方米,森林防灭火工作任务重、监管压力大。近年来,长沙县以“守护绿水青山、筑牢生态屏障”为使命,全面推进森林防灭火工作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和推动责任落实、机制创新、基建强化、火源管控、队伍建设及应急提升,森林防灭火工作连续十年实现“四零”目标。

全面完善工作机制
常态化工作运行
完善组织领导,健全县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及县级—部门—镇街联动贯通的指挥体系,确立“平时主防、战时主救”原则;印发森林防灭火工作方案、修订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明确监测预警、应急响应、扑救处置等工作流程、事项。创新工作方式。实行预警响应联合办公机制和关键期“三日报两研判”机制(即每日调度、巡查、通报,早晚各一次会商),实现“实时预警、调度、处置”和信息共享、联动作战。明确工作职责。明确了公安、自然资源、林业、消防救援、气象等重点部门和各镇(街道)、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的森林防灭火工作职责任务,确保责任明晰。强化投入保障。近三年,先后投入近5000万元用于森林专职消防队和护林员队伍建设;投入1020余万元补充装备物资,投入640余万元用于防火林带、防火道、森林消防蓄水池等建设,新建生物防火林带126.69千米、防火道8.35千米、森林消防蓄水池29个,夯实了森林防灭火基层基础。

全力织密防控网络
常态化立体巡护
严格落实“131工作机制”。重要节点做实严控火源、严格值班和昼夜巡护。按每平方公里不低于5人标准,配齐巡林员、护林员,确保重点区域昼夜有人值守巡查。在主要进山路口、坟区、林区等重点防火区域设置防火检查站,做到“不放过一车、不漏一人”,严禁火种进山。最严责任落实到最小单位。全面推行“县-镇-村-护林员”四级联防联控体系,实施精细“网格化”管理,将防火责任精准落实到每一处山头地块、每一名具体人员,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严密责任链条,确保防控工作无死角、无盲区。构建“三位一体”监测预警体系。创新打造“天上无人机+铁塔哨兵+地上护林员”立体巡查模式,依托196个重点林区“铁塔哨兵”、30台无人机巡飞与146人护林员日常巡护,实现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全面提升防灭能力
常态化作训备战
建强专业队伍。推进“1+12”应急体系建设,完善“1个全县应急综合指挥中心+10个消防救援站+12支专兼职队伍”力量布局,高标准组建50人专业森林消防大队和涉林镇专职队伍,并前置力量、设备,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顶得上。提升扑救能力。构建全县“124”应急救援圈,各队伍严格24小时值班备勤,确保“1分钟响应、3分钟出动、20分钟到场”。强化日常体能、技能训练,全面提升队伍间协同作战水平。拓展扑救方式。

全员凝聚防控意识
常态化宣传引导
广泛开展防火宣传。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通过设置宣传标语、发放资料、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群众防火意识。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宣传活动70余场,覆盖涉林乡镇居民30余万人,营造了全民防火浓厚氛围。定期强化防灭火演练。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实战演练50余次,参训8000余人次,演练科目覆盖多种实战场景;组织无人机联合演练10余次,完成巡查巡护1100余次。重点开展专项整治。各乡镇(街道)、公安等常态化针对农事用火、祭祀用火、生产用火开展全方位、地毯式排查。全覆盖建立重点人群监管台账,严格落实包保责任人和监护人责任,从源头上消除人为火源隐患。组织开展“精准敲门”行动,全县“三个责任人”(县直部门联村干部、镇级干部、村干部)237个网格进行入户宣传教育排查。
来源:湖南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
编辑:姜雯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