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以“六个坚持”为遵循,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2025-10-27 09:36:52 字号:

以“六个坚持”为遵循,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十五五”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六个坚持”原则。美好蓝图要变成现实,“六个坚持”是提纲挈领的关键。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神圣使命。未来,我国应急管理发展应以“六个坚持”为遵循,深入推进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进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更有力地保驾护航。

第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历史上,斗洪水、抗地震、战疫情等无数次成功应对巨灾大难的经验都证明,中国共产党在风雨来袭时可以号令八方,高效统筹资源、整合力量,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强大合力。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是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最重要优势,因为它可以打破部门分割、地域分割、条块分割、军地分割的壁垒,实现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真正做到四方协力、上下同欲、“全国一盘棋”。未来五年,我国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为了有效应对各种惊涛骇浪的考验,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必须继续坚持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特别是要推动我国应对巨灾大难的制度优势向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方向迁移。

第二,坚持人民至上。各级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在应急管理中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原则。我国应急管理决策总是能够依据人民至上的原则,选择为了保护人民、护佑生命而不惜一切代价,进而获得人民的拥护。在巨灾大难的应对过程中,在党的领导下,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奋勇当先,专业救援力量、社会应急力量各展其长,解放军、武警部队紧急驰援,人民群众更是积极配合。多方力量形成一道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未来,我国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应将“人民至上”的理念发扬光大,朝着更加精细化、精准化、人性化、差异化、分众化的方向发展,在进一步推动应急管理的社会化水平提升的同时,凸显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的特别关爱,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更加充分地体现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宪法精神。

第三,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应急管理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表现为高水平安全的供给。高水平的安全是不以约束发展为前提的安全。“十五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提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前把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稳住经济基本盘作为重要任务。应急管理一方面要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另一方面又要履行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风险的职责,监管执法“走钢丝”的要求更高,只能走创新之路而别无他途。此外,高质量发展还意味着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升级、蝶变。“十四五”时期,我国构建了统一领导、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但是,我国应急管理还存在着短板与弱项:从突发事件类型看,极端天气事件等非常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不强;从影响区域看,农村、山区承受风险、应对挑战的水平较低;从承灾对象看,老龄人口的防灾应急能力堪忧;从响应层级看,基层基础薄弱。补短板、强弱项是未来应急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在“十四五”时期,我国应急管理改革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体制之变、机制之变、力量之变、成效之变。但是,改革永远在路上。未来,我国应根据风险挑战变化,全方位优化组织指挥体系、风险防范体系、应急救援体系、法治预案体系、社会共治体系、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同时,还要在以下方面发力:加强有中国特色的应急文化建设,推动形成深层次的组织体系“化学反应”;紧跟人工智能发展的步伐,以信息化、智能化推动应急管理现代化;强化应急管理法治化建设,进一步发挥法律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大力解决统与分、防与救、上与下关系不理顺以及综合优势与专业优势衔接不到位等体制性难题。

第五,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有效市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有为政府要善于发挥作用、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从总体看,应急管理是政府主导社会治理、提供公共安全的重要职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包揽一切,更不意味着应急管理可以忽视市场机制的作用。“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部办公厅、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充分发挥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功能作用助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的通知》,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索。然而,从总体上看,保险在风险减量中可发挥作用的空间还很大,特别是巨灾保险、商业保险在应急管理中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开发。国家将应急产业作为战略支撑型产业。如何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生成新质应急救援战斗力,这也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外,建设“平急两用”公共设施、构建应急物资供应链等工作,都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第六,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是国家安全五大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就是要将“第一要务”与“头等大事”统一谋划,实现相互促动、相得益彰。发展是硬道理,安全也是硬道理。道理人人皆知,关键是“如何统”。应急管理要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同时以融入国家战略大局为自身赢得发展机遇:在新发展格局构建中,助力产业链供应链固链、强链;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以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农村的防火、防灾水平;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促进区域应急联动;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从源头上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等等。应急管理不是应急管理部门一家之事。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必须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实现全政府、全社会共治,进而将安全发展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环节、各方面。只有不断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才能有效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宏伟)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编辑:姜雯婕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