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让古村落‘火’起来,让火起不来” 湖南凤凰县给古村穿上“防火衣”
2025-05-08 15:18:36 字号:

“让古村落‘火’起来,让火起不来” 湖南凤凰县给古村穿上“防火衣”

湘西.jpg

消防员和村志愿消防队队员检查消火栓 熊泊宇 摄

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阿拉营镇的双凤山麓,一座始建于宋代的古寨堡静静矗立。这里是舒家塘村,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第一批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子之一。

“让古村落‘火’起来,让火起不来。”阿拉营镇副镇长滕昱鑫介绍,近年来,舒家塘村通过“土方子+科技活”的创新实践,推动古代防火智慧与现代防火技术充分结合,唱出了古村消防安全的旧韵新曲。

古今延续 旧韵新声护文脉

来到舒家塘村村头,一口古井仍涌着清泉。古井边是3个水塘,分别用于饮水、洗菜、洗衣物等。顺着溪流往前,仍是水塘。村支书杨勇表示,旧时,这一条溪流曾是一条护城河,沿着双凤山将舒家塘古寨堡包围;如今,这道曾用于城池防御的第一防线被切割成13个水塘,服务于村民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承担着消防水池的功能。

“古人建造城池,一般都会挖设护城河,即所谓‘金城汤池’,甚至村落都会挖设小型的护城河。”杨勇说,护城河的宽度与深度能阻隔火势蔓延,尤其在舒家塘这种木质建筑密集的村落中,有效起到了物理隔离作用。

除利用自然水系构建的消防网络,一口口“大缸”在舒家塘村同样随处可见。“我们管它叫‘太平缸’。”杨勇说,这种大缸蓄水、水池作为外部水源补充的“内外结合”布局,既能满足日常用水需要,又为火灾提供了应急储备。

如果水池环绕、水缸遍地是古人防火智慧的体现,那么新建的消火栓、全村覆盖的电改就是当代人防火智慧的体现。“安全得很,现在村里到处都有喷水的管子,消防员还专门给这些管子建了木屋子。”村里的老人说。

漫步村中,青石小道旁一个个“木屋子”引人注目,打开“屋门”就可以看到老人口中喷水的管子——这是建在村里的消防栓,因为经常看到消防队用它演练,老人称之为“喷水的管子”。

凤凰县消防救援大队在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下,为该村的志愿消防队配备了手抬式机动泵、水枪水带、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并对全村房屋进行电气线路穿管改造、安装无线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不断提升古村防火指数。

科技赋能 古建穿“防火衣”

沿着水塘继续往前,很快就能抵达该村东门。该村周围被恢宏的古城墙环绕,现存城墙普遍高4米至6米,墙体由取材自当地的石块竖垒砌成,虽经数百年风雨侵蚀,依然坚固如初。

“这样的空间不仅冬暖夏凉,还能起到封火墙的作用。”杨勇说,村中民居多为木质结构,一旦发生火灾,密集成片的建筑物势必造成“火烧连营”。为应对这样的火灾威胁,古人用整块青石条架成石库门,用青片石砌成封火墙,构成隔离火灾的人工屏障。

与高耸林立的古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古堡脚下蹲坐着的仅10余平方米的水泥砖房。正是这看似不起眼的小屋,承担起全村火灾监测与预警的重要职责。

走进小屋,监测平台电子屏幕上闪烁着的各种数据格外引人注目,报警类型、报警时间、具体位置……各类火灾预警信息非常详细。

“在政府资金的支持下,我们引进了智慧消防监测平台,舒家塘村的重点建筑、民居都安装了感烟报警器,用于精准监控,哪一户发生疑似火情,信息会立即反馈到我们监控中心。”滕昱鑫说,村中一旦出现风险点位,智能消防系统能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并显示点位所在位置,24小时轮班在岗的值班人员接到警情后会第一时间与村志愿消防队成员联系,赶赴现场核实报警情况。

“舒家塘村有志愿消防队,基本上可以覆盖日常检查。此外,该村是目前全省唯一一个配备了智能预警设备的古村落。”滕昱鑫说,自2019年平台运行以来,已接收火警预警1400余起,并成功处置了21起真实火情。而他口中那支8人组成的村志愿消防队,队员年龄不同,从20多岁到58岁。职业不同,有农民、护林员、村干部。相同的是,他们都怀着一颗守护家乡平安的心。

与时俱进 旧日队伍换新颜

今年58岁的杨文平,从事村防火工作已有15年。

“以前,我们这儿的种植户会通过焚烧秸秆改善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但火灾隐患也随之而来。志愿消防队成立前,村里常常要求我们巡逻检查,但效果并不好。”杨文平说,了解到这一风险隐患后,凤凰县消防救援大队组织村干部参加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并提出针对性建议,通过不断减少焚烧频率、提前通知焚烧区域,山火风险大大降低,队员们的防火压力也小了不少。

“志愿消防队就是以前的防火打更队。以前,我们都是夜间打更巡视。现在,我们每天定时巡逻,不仅要提醒大家防火,还会定期检查消防栓出水情况。”杨文平说,如今村民都富了起来,家中的大功率电器也多了起来,火灾源头更多样化,打更喊话的内容早已不是过去一成不变的“小心火烛”。

对于频次更多的义务巡查工作以及更全面系统的防火知识,队员们没有畏难情绪。“我是村里的一分子,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祖先传下来的,每栋古建筑都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我要好好守护。”这是杨文平的心声,也道出了一代代舒家塘村“打更人”的共同心声。

谈及这支村志愿消防队,凤凰大队消防宣传员舒柳不无感慨。她说,每次来到舒家塘,志愿队都会主动要求与大队消防员一起检查防火、预警设备,开展消防安全宣传,队员们都认为“在实战中能更好地提升防火能力”。据悉,该大队今年将在舒家塘村开展多场文物古建灭火救援演练,全面提升古村防火水平。

沿着古老的石阶拾级而上,渐渐西斜的余晖洒在木雕的各式窗花上,“睡莲福鹤”“葵花雄鹿”“牡丹兽王”“唱梅喜鹊”四连排的组合木窗花栩栩如生。正是在前人智慧与现代科技接力守护下,这些文化记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作者:黄雄 熊泊宇

编辑:姜雯婕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