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渐息,水位回落,河湖依旧。那些与险情竞速、同洪峰较量的日夜却依然历历在目。今年以来,多轮暴雨洪水接踵而至,袭击三湘大地。面对严重的汛情险情灾情,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汇聚起防汛抗灾的磅礴力量,用责任和担当守护家园,有力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近期,湖南省应急管理厅推出“回眸防汛”系列宣传报道,一同回顾风雨同舟的瞬间,感受众志成城的力量,学习应对风险的经验。持续更新,敬请关注。
今年以来,郴州市资兴市通过明确辖区内各区域的不同风险等级,围绕“平急两用”避难场所综合划定了1218个防汛网格,制定了村(社区)“一页式”避险转移方案、转移路线图、避险转移人员清单,通过“实战化”避险转移演练让“往哪跑、怎么跑”成为风险区域群众的“条件反射”,不断提升防灾避灾意识,把“被动应对”变为“主动避险”。
“以前看云识天气,现在最新气象信息在手,雨下在哪、下多大,一清二楚!”乡镇干部的话道出了气象服务下沉的实效。资兴市为各乡镇(街道)统一配备气象平板、湖南天气APP的账号,实时推送降雨、风力等精细化数据,实现预警信息从“被动接收落实”到“主动分析研判”,充分发挥出基层防汛防灾的积极主动性,为开展群众提前转移避险工作提供了底气。
“转移后有热饭吃、有干净水喝,还有人照顾,比家里还安心!”这是安置点群众的共同感受。在7月份防范应对台风“丹娜丝”的过程中,资兴市八面山瑶族乡青腰村转移安置点内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防汛(台风)知识有奖竞答”。在活动现场,一道道与群众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题目接连抛出,“发生汛情,第一时间联系谁”“入住安置点后,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回家”,现场群众争相举手抢答,获胜者获得毛巾、牙刷、洗洁精、洗手液等奖品,通过活动的形式既缓解了转移安置点群众的焦虑情绪,还增强大家的防范意识和能力,推动群众避险观念从“要我转”向“我要转”转变。
防灾减灾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2025年,从气象信息精准送达,到提前转移有条不紊,再到安置管理贴心周到,一个个安稳的夜晚、一次次有序的转移、一张张安心的笑脸,彰显着资兴市守护群众平安的决心,更彰显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坚守。
来源:湖南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
编辑:姜雯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