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河边危险,快上来!”“有家长陪伴才可以下水游泳,知道吗?”8月20日下午,益阳市资阳区汽车路街道的巡逻队员们穿上红马甲、戴上红袖章、拿着小喇叭来到资江沿岸,当发现几名孩子在资江岸边戏水,他们立即上前劝阻并联系家长。这是益阳市暑期防溺水工作的一个日常场景。
为防止青少年溺水事件发生,益阳市将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作为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从高位部署到基层落实,从宣传教育到隐患排查,从部门联动到群众参与,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宣传教育、部门联动、督导检查等举措,一步步织密织牢防溺水“安全网”。
高位部署,压实责任链条
“要做到思想认识、责任落实、宣传教育、隐患排查整改、重点时段巡查防护、重点学生群体监护‘六到位’,坚决守住未成年人生命安全底线。”4月18日,在益阳市学生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副市长罗晓皓的要求掷地有声。早在今年3月,益阳市委、市政府便启动防溺水工作部署,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先后两次召开专题会议,将防溺水与未成年人保护、安全生产等工作同部署、同推进。
7月2日,益阳市教育局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专题传达《湖南省预防中小学生溺水若干规定》,明确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四方责任”,要求家长履行监护首责,学校抓实教育主责,社会联动补位,政府统筹兜底,形成“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责任闭环。为确保责任落地,市级层面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各县市区、乡镇(街道)层层签订责任状。
为避免“纸上落实”,益阳市将督导检查贯穿全年。5月19日至21日,市教育局联合应急、水利、公安等多部门,对20余处水库、水塘开展专项督导,现场整改隐患35处;7月28日至31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以“四不两直”方式随机深入24个乡镇、54处水域开展检查,期间发现隐患68个,发出交办函7份,要求立行立改。各县市区教育部门同步行动,累计排查整改隐患152处,让责任清单真正变成了行动清单。
多维宣传,筑牢思想防线
“暑假期间,请家长务必做到‘四知’,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8月1日,桃江县桃花江镇党委书记王建荣给3000余名初中生家长上了一堂特殊的安全教育课,用现实案例敲响警钟。不仅如此,该县在防溺水战线布下“天罗地网”,今年以来,在重点水域加装16个摄像头,实现24小时智能监控加人工巡查;要求各村(社区)“一把手”立下防溺水工作“军令状”,对于履行责任不到位的村(社区),启动问责机制;制作本地案例警示视频广泛推送,并发出群众动员令,呼吁大家争当“安全瞭望哨”,及时制止危险行为。
学校作为宣传教育主阵地,从3月中旬起就将防溺水“七不两会+两不”知识纳入“13530”安全教育体系,同步开展“十个一”教育活动。今年年初以来,益阳市蓝天救援队、应急救援队、医务人员等志愿者进校园,累计开展应急演练430余场次,让学生在实操中掌握自救技能。为进一步促进家校协同机制在防溺水工作方面发挥作用,益阳市借助“万名教师进万家”大家访契机,重点对留守、单亲、困境家庭开展家访,提醒家长或监护人员时刻绷紧防溺水安全弦。
面向社会的宣传同样密集。今年以来,益阳市共发放防溺水宣传挂图1580份,覆盖所有学校和乡镇;户外电子屏滚动播放警示标语,形成“抬头可见、驻足即观”的宣传氛围;市教育局通过微信工作群累计推送安全提示62条,益阳教育公众号发布致家长信,提醒家长履行监护责任。另外,资阳区汽车路街道创新宣传方式,线上通过网格微信群推送警示案例,阅读量超1万人次;线下开展夜间喊话,用“小蜜蜂”、广播循环提醒等方式进行宣传,让防溺水知识走进更多家庭。
各方联动,凝聚共治合力
“多亏巡逻队及时发现,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近日,赫山区衡龙桥镇一位家长接到村干部打来的电话,才知道自家孩子邀了几名朋友到离家不远处的山塘边玩耍。他们正准备下水游泳时,被一旁的监控设备拍到并被面部识别系统精准识别,立即触动了安全警报系统,于是镇级值守人员立即联系所在区域的干部,将孩子们劝离了危险水域。这一快速反应机制的背后,是全市多部门联动筑起防护屏障的一个缩影。
市公安部门深入村(社区),设立警示牌300余块,配备救援装备400余套,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同时加强涉水区域巡逻防控;市水利部门印发专项通知,要求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设立警示标牌,加强巡查;市应急部门在安全生产会议上专题部署防溺水工作,要求突出宣传教育、隐患排查和源头防范……民政、城管、农业农村等部门也各司其职,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共治网络。
另外,在防溺水工作中,志愿队伍同样贡献了重要力量。至目前,团市委组织了125支志愿服务团队、1940名青年志愿者,深入123个村(社区)开展宣传活动930余场,服务农村青少年2.7万余人次;市妇联印发工作方案,开展暑托班183场,通过讲授防溺水知识、急救知识等方式,让更多青少年提升防溺水能力,同时开展“爱心妈妈+暖心姐姐”活动,结对关爱留守儿童。
防治加码,疏导也不能落下。为满足青少年的游泳需求,益阳市多家游泳馆、体育训练馆面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开展免费游泳和体育培训。桃江县在15个乡镇中建成11处农村安全游泳点,5个乡镇开辟开放性游泳水域,部分学校开设游泳课,既堵危险水域,又疏戏水需求。同时,组建3支社会应急救援队,9个沿河乡镇配备冲锋艇、救生筏等设备,构建起专业救援体系。资阳区迎风桥镇在辖区国基实验学校专门设置3个大型充气泳池,配备不同水深区域、泡沫机和水上滑梯等设施,免费发放游泳券达1万张,日均接待量超百人次,有效引导青少年远离野泳风险。
来源:益阳日报
编辑:姜雯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