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侗族自治县自2018年开展省级安全发展工作示范县创建活动以来,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全面强化安全监管,狠抓打非治违,筑牢基层基础,全县安全形势稳定向好,连续25年未发生旅游安全事故,连续17年未发生较大道路交通事故,连续12年汛期“未垮一坝、未溃一堤、未亡一人”,连续8年未发生农村团寨亡人火灾和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连续9年被评为省市安全生产先进县。
秀美通道
坚持安全与发展并举,共谱“应急管理”新蓝图
通道县委、县政府以示范创建为抓手,高位推动领导干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建立应急管理工作“督导、考核、问责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坚持“管合法也要管非法”,消除安全监管盲区,层层压实安全责任。一是强化“三个必须”。紧紧围绕“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目标,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由“三个必须管安全”向“三个必须管应急”的方向转变,制定出台了《通道侗族自治县应急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职责》,修订编制全县“1+2+9”应急救援预案体系,明确应急工作的指挥机构、专业应急、综合应急职责层级,厘清了“统与分”、“防与救”、“上与下”、“专与群”的关系,界定部门与乡镇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责任边界,形成了“企业+专业+综合”联动应急机制。二是强化“三个同步”。按照“融入发展抓应急、抓好应急促发展”的思路,将应急管理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把公共安全基础建设、重大隐患治理、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应急管理工作成效作为评价经济社会发展实效的内容之一,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同步考核,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研究推动应急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新思路、新办法。三是强化“三级联动”。强化县级领导、乡镇、行业部门、村“两委”安全发展责任,县、乡、村层层签订安全发展责任状。出台《通道侗族自治县应急工作考核办法》,建立督导、考核、问责“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形成压力传导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同时结合通道县团寨消防和道路交通隐患突出的特点,在全省率先推行联村县级领导、联村后盾单位负责人、联合党组织书记和乡镇联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干部组成的“四支队伍”集结村部办公机制,开展亲民安民大走访、矛盾纠纷大调处、安全隐患大排查,实现安全隐患第一时间发现、监管执法第一时间跟进、应急处置第一时间就位。
研究部署
坚持基础建设与科学防治并举,同绘“和谐”新画卷
通道县委县政府在县级财政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整合资源、资金和项目,实现集中财政办大事。一是财政投入作保障。投入6.6亿元,全面完成农村通村道路提质改造三年行动计划,路面宽度拓宽到4.5米,拉直急险弯道;投入700万元,新建城区道路交通隔离护栏2万米;投入1.1亿元建设农村道路生命防护工程588公里;投入5450万元,改造危桥19座;投入1亿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314户,全面解决全县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获国务院办公厅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督查激励通报。投入3000万元建设应急指挥中心,率先在全省建成县、乡、村(社区)三级全覆盖的视频会商研判系统,依托市级平台推广覆盖县、乡、村、组四级“应急管理APP”。二是强化基层基础。成立乡镇应急管理办、村(社区)应急站,配置村辅警、交通劝导员等。建成“县综合应急物资储备仓库”,整合民政救灾、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物资储备物质。全县11个乡镇,共配备消防车25台、专职消防员42名。乡镇设立备灾点应急物资储备仓库,村社区设立应急物资器材室。在全市率先安装气象雷达、建设地震监测点,在全县河道重要河段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在重点林区安装6个监控系统、建设两个瞭望台,在11个重点地质灾害点安装智能监控系统,连续12年汛期“未垮一坝、未溃一堤、未亡一人”。三是突出科学防治。每年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排查和治理道路交通、生产领域、流通领域等安全隐患,消除村内安全隐患3000余处、旅游景区安全隐患167处。“强执法防事故”“打非治违”等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显著,近三年开展执法行动115次,出动执法人员1310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805家次,使用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文书230份,经济处罚119.12万元,责令停产停业15家次,关闭生产经营单位2家,行政拘留1人;先后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04873起,行政拘留119人,刑事拘留57人;在全市率先完成马路市场整治,取缔辖区内马路市场9个,拆除雨棚等违章构筑物873个。
村道改造
坚持社会效益与群众获益并举,合奏幸福新曲章
通道县地处山区,坡多路陡、线长路窄,侗族群众习惯聚居,农村团寨消防安全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是县域最大的安全风险。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思近谋远,致力从根本和长远上消除隐患、解决问题。一是解决团寨消防“老大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碧水青山蓝天”“平安饮水”和“侗寨申遗”等工程,实施“五年五千万”工程,投入5.6亿元对全县423个20户以上的农村自然团寨实施“三清五改”建设(清理住宅防火间距、清理柴草堆垛杂物垃圾、清理易燃易爆物品;水改、路改、电改、灶改、寨改),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314户。全县152个村全部建成人饮消防工程,建设消防水池628个、消防取水点297处、消防管道3000公里,配置机动泵423台、水带11万米、消火栓超6000个、农村消防车22台、常年聘用762名护林员开展森林防火工作,实现全县农村团寨消防“七有”(有政策、有资金、有制度、有队伍、有装备、有基础设施、有群众基础),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极大改善农村团寨的消防安全环境,团寨火灾预防和扑救能力极大增强;坚持群防群治,深入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清剿火患保平安”活动,自2012年至今农村团寨未发生亡人火灾,工作经验被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向全国推广。二是道路交通保安全。三年来,先后完成省级重点督办道路交通安全隐患1处10公里、市级督办15处、县级交办600余处的整改治理。新建城区道路交通隔离护栏2.02万米,建设生命防护工程587.897公里,改造危桥19座。“严打”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开展酒驾醉驾、“两客一危”、非法营运、货车、农用车、危化品运输等专项整治。通过合成作战警务模式,利用甘溪公安检查站,实现省际卡口预警,及时处置突发预警警情,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实施精准打击。扎实推进马路市场整治,有效杜绝出店经营等问题,做到还路于民。依托“雪亮工程”、“道安监管云”等项目,建成电子监控2504个(违章抓拍145个)、电子卡口37个、区间测速2段,为交通管理勤指合一、预警研判、精准打击提供科技保障,创造了全县连续17年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湖南纪录。
监管执法
坚持抓应急与抓治理并举,形成安全发展新特色
通道县委县政府大胆探索,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一是构建大应急体系。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为主任的县应急委员会(应急委下设安全生产委员会、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防灭火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减灾委员会),同时建立县应急管理委员会牵头抓总、14个专业委员会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严格按照应急能力建设乡镇“六有”、村社区“三有”标准配备到位,11个乡镇的应急管理办公室配备不少于5人,162个村(社区)应急服务站配备不少于3人,构建了县、乡、村“三级一体”的大应急体系。二是健全应急救援机制。成立县应急救援协会,组建20人的县综合应急救援队,将具有专业救援能力的社会队伍与国家综合救援队伍、乡村两级的志愿队伍、驻军、民兵队伍“四支力量”有效整合,在11个乡镇成立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村社区成立了志愿者救援队伍。目前,全县应急救援队伍共计6645人,11个乡镇5981人,县消防救援大队37人;人武部民兵应急连120人;各单位社会力量507人,建设集技能培训、预案演练、交流协作、常态值守为一体的综合集训基地。三是创新安全发展模式。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引导高危产业转型退出,近3年关闭退出1家造纸类企业、1家烟花爆竹企业,淘汰或者升级生产线32条。全力建设湘桂黔三省接边地区风力发电基地,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油茶、茶叶、珍稀食用菌、蔬菜、道地中药材等绿色优质农产品种植基地,规划建设北京未名生物科技园,努力从源头上减少工贸领域安全风险隐患。
工作推动
来源:时刻综合
编辑:姜雯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