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难而上,是我们永远保持和追求的姿势”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组建一年来的实践探索
编者按
2018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强调消防救援队伍要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这支全新的人民队伍举旗定向、踏上征程。
2019年11月9日,第28个全国消防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的生动实践走过一年时光。日前,光明日报记者采访全国多地消防救援队伍,调研了解他们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新突破。让我们共同关注这支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共同为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尽一份力。
一年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坚持24小时驻勤备战,保持正规严格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培育过硬本领和工作作风,奋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戴。图片均由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提供
1.和时间赛跑积淀智慧
2019年8月4日18时20分,湖北鹤峰县消防救援大队接到报警:鹤峰躲避峡突发山洪,游客被困。大队紧急开拔,同时火速上报警情。
湖北省委省政府接报后迅速反应,调度救援力量;应急管理部接报后立即视频连线,协调救援工作。一场山洪救援触发整个救援系统的“中枢神经”,“中枢神经”支配各路力量协同运转。湖北省消防救援总队迅速启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紧急跨区调配车辆人员,科学施救、连续作战、不留遗漏,成功营救被困群众38人,疏散群众300多人。整个救援过程紧张有序。
改革转制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实行统一领导、分级指挥,探索形成“扁平化”组织指挥模式。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应急管理部统一调度指挥,力量调派更加迅速,作战行动更加高效。同时,地方党委政府健全了响应机制、联动模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消防救援领域点滴渗透,逐渐压实。
在山东,“快速响应、机动高效、平战结合、专常兼备”的综合性应急救援机动力量不断壮大。针对森林火灾、危化品事故灾害、自然灾害、矿山和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等5种灾害的救援工作,分别确立了5个负责主要救援任务的区域应急救援中心,承担重特大灾害事故快速响应、综合救援、安全保障、专业指导、持续保障等任务。
队伍内部垂直管理,政令更加畅通,指挥更加顺畅。这对新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尤为重要,消防救援力量到达处置地点的分秒之差,救援行动的毫厘之别,都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实施跨区域应急救援同比增加了26.7%,在山东寿光洪涝、云南麻栗坡泥石流、金沙江和雅鲁藏布江堰塞湖、江苏响水化工厂爆炸、四川长宁6.0级地震等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中,新的指挥机制的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
2.实战中适应全灾种、大应急救援
2019年8月10日,浙江台州,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最大风力16级。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台州的最强台风。受其影响,火灾、洪水、内涝、泥石流、堰塞湖等灾害在台州全域短时间内相继爆发。
这是一场考验全灾种、大应急救援的实战。
15时许,灵江水位暴涨,洪水冲进台州府城墙内。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台州支队临海大队古城中队代理中队长宋沈阳所驾驶的冲锋舟,在激流中来回行驶。几个小时里,他们救出一批批被困群众。
“救救我的母亲!她被困在家里!”天色渐晚,一名群众跳上冲锋舟。视线昏暗,水中杂物漂流,宋沈阳和队友已精疲力竭。
没有犹豫,全速前进。可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螺旋桨被绞住了。训练有素,临危不乱,指战员们借助路灯杆固定住冲锋舟,立即处理螺旋桨上的杂物。他们手拽有线电视的线缆,拉着冲锋舟前行,半小时后,将这名87岁的老人救出。
“利奇马”登陆后,全体指战员直面触电、溺水、中毒等危险,昼夜无休。他们依靠先进的救援设备、扎实的救援技能和赴汤蹈火的勇气,共完成急难险重救援任务1827起,营救被困群众2100余人,疏散群众1200余人,实现了参战消防指战员零伤亡。
消防救援队伍的职能在拓展。过去,消防部门主要履行防火、灭火职责,在救援方面限定于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任务。转制后,消防救援队伍一方面坚持预防为先,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另一方面继续履行灭火救援职责,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如水灾、旱灾、台风、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交通、危化品事故等,并将此视为主责主业,全灾种、大应急救援成为新常态。
2019年夏天,安徽多地持续干旱,部分地区旱情严重,群众饮水困难。合肥、安庆、池州等地消防救援队伍立即组织大吨位水罐车,前往自来水输送不畅、水源匮乏的偏远乡村和社区,为群众送去“及时雨”。
3.紧急时刻冲锋,平安岁月守护
2019年7月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鸡场镇坪地村发生的山体滑坡,是对消防救援队伍一次高难度的考验。
7月23日21时20分许,山体滑坡发生,21幢房屋被埋。十万火急,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立即启动重大灾害跨区域救援预案,调集多地消防救援力量和大型工程机械参加救援。
“当时,雨下得很急。移动式照明灯亮起,也只能隐约看见滑坡地带的轮廓,树木零落地夹杂在泥石流中间。”六盘水消防救援支队人民中路中队长黄永回忆最初抵达事发地的印象,找人,救人,所有消防指战员只有这一个目标。
滑坡、落石、暴雨……复杂的救援环境,随时可能再次发生山体滑坡,情况极为严峻。黔西南州消防救援支队兴义大道中队中队长张威主动请缨,带领由党员组成的突击队马上行动,向着被滑坡泥石流埋压的废墟冲锋。
在几乎被压平的被毁房屋里,他们用手动破拆工具一点一点凿,双手一点一点抠,打通了救援生命通道,最终成功将被困群众救出。
救援任务完成,在消防员撤离时,从驻扎营地到收费站,道路两旁站满了为他们送行的群众。大家向消防员挥手、敬礼,拉起横幅表示感谢。群众将手中的方便面、饮用水、水果装上消防车,止不住感激的热泪。
紧急时刻,消防救援队伍是群众的倚仗。而对广大指战员来说,平常的日子更少不了细心守护。“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渗透在他们日常工作生活之中。
故宫有8000余间木质结构的房屋,大量木质藏品、书籍、字画等易燃文物。一次不小心的火灾,将会产生无可挽回的影响。故宫特勤消防中队指导员蔡瑞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在无数个日夜,他带着队员们永无间断地守护这里的安全。他们创造了41年无人为火灾的记录。
庞大的建筑群里,10个区域、55个重点、308个水缸、167个消防栓、3000余个摄像头、4866个灭火器具的位置,队员们必须了如指掌,关键时刻第一时间达到。这里进不来大型设备,跑,成为消防指战员每天的必修课。他们天天锻炼,负重急行,奔跑的脚步声常年陪伴着东华门、神武门、西华门。
他们跑步不仅用脚,还“用脑”。为了建立一套更科学高效的救火系统,中队将8000多个房间逐一调研,制定了一整套预案,对抢救路线、供水方法、灭火剂选择等预先进行计划统筹,确保出现险情三分钟内处置。
为了让故宫随时具备充足水源,消防指战员们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里身着战斗服训练,将结冰的水面凿出窟窿;在酷暑,向故宫内未开放区域的水缸注水,确保水缸里永远有足够的水;春秋时节,消防指战员们“飞檐走壁”,将杂草、落叶除尽,杜绝消防隐患,不放过一个角落。
蔡瑞是个获得“没有灭火战功”的消防员,但他说,这是对他的最高褒奖。
4.在火灾防控的薄弱环节凝聚新力量
2018年9月2日,巴西国家博物馆发生火灾,建筑基本被烧毁,大量珍贵文物惨遭大火吞噬,馆内约2000万件藏品仅有10%得以幸存。2019年4月15日,拥有800多年历史的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塔尖和大部分屋顶被烧毁。这两场火灾引发了我国消防救援队伍的深思,这样的灾难,不能发生在中国。
我国的博物馆、文物建筑防火形势也不容乐观。2019年4月,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印发通知,对全国33家博物馆和文物建筑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实施挂牌督办。
2019年8月22日,天安门地区消防救援支队国博站揭牌仪式在国家博物馆举行。专业消防队伍成建制进驻博物馆驻守,在国内是首创,在全世界也屈指可数,对保障博物馆及馆藏文物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国博消防站配备消防指战员25名、消防车两部,主要承担国家博物馆的消防安全,为国家博物馆制定多套专门的应急处置预案,常态化开展防火巡查检查,时刻保持应急状态,并结合国家博物馆的重大展览安排,承担专项安保任务。
一直以来,农村火灾频发而救援力量薄弱。在世界范围内,农村的火灾防控,是消防救援领域重大课题。
2019年9月,湖南娄底涟源市“村级党员志愿消防队”授牌仪式在桥头河镇段江村举行。这意味着涟源市在全市503个村全面铺开志愿消防队伍建设。
志愿消防队执行着严格的任务表,每月的两次训练,谁都不能缺席。涟源市消防救援大队肩负起培训消防技能的任务。他们为志愿消防队配备了所需装备,进行系统指导,在实践操作中提升志愿消防队的技能,同时组织村两委、党员及部分村民学习先进而实用的消防知识,夯实群众的安全意识。
在全国,可复制、能推广的鲜活样板如星星之火,国家火灾防控体系建设的蓝图,在城镇乡村全面铺开。在湖南娄底市娄星区万宝镇,万宝镇农村志愿消防队和陶龛书院消防宣传志愿服务队已发展为群众可依赖的消防力量,“防”与“救”相辅相成,发生火灾时能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置,灭早灭小,过去“远水救不了近火”的困境悄然改变了。
5.在世界舞台传递人道主义精神
2019年3月,强热带气旋席卷莫桑比克,暴风、强降雨和洪涝灾害造成了莫桑比克446人死亡,受灾人数超过53万。应莫桑比克政府请求,中国救援队立即开赴莫桑比克。这是应急管理部组建后首次派出中国救援队赴境外开展国际救援。
队员们克服重重困难,深入灾情和疫情严重的地区,全力挽救生命,帮助灾民。在收容有400余名孤儿的贝拉市萨马利塔诺孤儿院,中国救援队捐助饮用水、大米和饼干,帮助缓解粮食短缺困难。随队医生给孩子们做健康检查,对有伤病的孩子进行治疗。队员离开时,孩子们依依不舍,齐唱儿歌表达感谢。
在贝拉市霍乱病例多发的穆尼阿瓦区,中国救援队队员、北京消防特勤支队高米店中队指导员马俊宇参与了对该区16处霍乱病患住所的防疫清洗消毒。“身处疫区,灾民们在恐惧中变得更脆弱了。为了当地人的安全和健康,大家忘我地投入工作。”马俊宇回忆道,不怕苦,不怕累,背着30多斤重的消杀机,穿着密闭不透风的防护服,在异国他乡挥汗如雨,这就是中国的救援队。
3月28日,中国救援队作为唯一的国际救援队伍代表,受邀参加了莫桑比克总统纽西接见。纽西感谢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帮助莫桑比克赈灾,给予莫桑比克友好援助。
4月1日,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机构驻莫桑比克总负责人塞巴斯蒂安访问中国救援队营区,高度评价了中国救援队的专业精神。“中国救援队经常支援周边受灾国家,我们早已彼此熟悉信任,这有助于我们有效协调救灾行动。”塞巴斯蒂安说。
国家综合性救援队伍不仅在国内应急救援中当先锋、打头阵,而且在国际应急救援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转制之后,依托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组建的中国救援队,承担起跨境、跨国救援任务,在老挝阿速坡溃坝事故和印尼中苏拉威西省地震海啸中第一时间做好跨国(境)救援准备,世界各国同行惊叹中国消防救援队伍过硬的专业技能,也称赞这抹“火焰蓝”释放出的人道主义光芒。
2019年10月,中国救援队和中国国际救援队成功通过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测评和复测,中国成为了亚洲首个拥有两支联合国认证的国际重型救援队的国家。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08日 07版)
来源:光明网
作者:彭景晖
编辑:刘郁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