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矿山救援长沙基地建队43年处理各类事故851次,抢救遇险人员468名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周丛笑 编辑:闵美颖 实习编辑 袁千惠 2017-06-01 09:58:58
时刻新闻
—分享—

出动小队正在进行装备清查。 长沙晚报通讯员 彭红桂 摄

  长沙晚报记者 周丛笑

  近日,一封来自株洲市政府的感谢信寄到了矿山救援长沙基地。信中由衷地感谢基地队员们紧急驰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并盛赞这支救援队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队伍。

  驰援:“兄弟,顶住!”

  5月7日11时许,株洲市攸县黄丰桥镇吉林桥煤矿发生重大中毒事故,55人被困井下。下午2时许,矿山救援长沙基地接到了请求增援电话。12名指战员迅速出击,随后出动第二小队8名指战员赶赴现场参加救援。在大队长谢四明的指挥下,队员们深入井下+150米水平和+102米水平的灾区巷道开展积极搜救。

  井下环境是恶劣的。“巷道错综复杂,一片漆黑,水深十几厘米,有毒有害气体充满井底巷道,这种高浓度的毒气只要呼吸几口就可能导致死亡。”基地副队长彭红桂告诉记者。就是在这种恶劣危险的条件下,队员们顶着矿灯,背着氧气呼吸器开展集中搜救。

  在北大巷西二石门附近一处破坏的风墙处,搜救小队发现了两个有生命体征的遇险人员。他们迅速为其中一名遇险人员戴上呼吸器,对另外一名心跳停止、已进入假死状态的伤员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兄弟,顶住!马上就要出井了,你就会看到亲人了!”小队长付顺强一边紧急救护伤员,一边不停地大声呼唤,终于,这名伤员逐渐恢复意识,微微张了张眼睛,从死亡边缘被拽了回来。搜救小队迅速把两名伤员送到井口,交由医务人员救治。随后集中运送7名遇难人员到井底车场,又继续对+150米水平西二石门以里1000多米所有巷道进行全面侦查。

  就这样,大队长谢四明一直在井下指挥联合救援队伍对灾区所有的巷道进行全面地搜救,穿越了5000多米黑暗狭窄的巷道,虽精疲力竭,但最大限度地挽救了矿工的生命。

  出击:处理各类事故851次

  矿山救援长沙基地的前身是湘煤集团长沙矿业公司专职救护队,成立于1974年8月。2014年12月,长沙矿业公司因意外停电事故造成淹井关闭,该公司所属的专职救护队面临解散。为了保存这支具有优良传统、优秀救援专业技能的救援队伍和多年来积累的救援装备,谢四明不厌其烦地向省、市、县各级政府申请保留救护队,经上级领导部门同意后,得以在2015年9月实现转型。自建队以来,他们数百次出色地完成了本地区或跨区域的救援任务,在历次重特大事故中,都有着他们无畏的身影。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基地以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保持战备状态。基地建队43年来,共出动处理各类事故851次,抢救遇险人员468名、遇难人员263名。仅2016年,就参加抗洪抢险7次,出动指战员148人次,抢救遇险人员6名,加固桥梁1座、堤坝1处,堵溃洪缺口1个,抢救社会车辆5台,清理冻库6个,恢复通风14000平方米,共为国家挽回财产损失上千万元。

  坚守:指挥员均已从业15年以上

  矿山救援长沙基地共有指战人员21名,其中指挥员4名,均从事矿山救援工作15年以上,指战人员平均年龄36岁。彭红桂介绍道,为了不断提高队伍素质,保持坚强的战斗力,全体指战员每天早晨和下午进行体能训练,每月一次考核,每季度一次综合演练,奖优罚劣。遇到紧急救援,他们都是快速出击,从接到报警到出发,确保1分钟出动。

  副队长贺友文1989年成为救援队队员。在近30年的救援生涯中,参加过数百次救援行动。他的妻子开办公司,家庭资产丰厚,但50多岁的他仍然奔赴在救援第一线,哪里有危险就冲锋在哪里。“我热爱这个职业,当我们把一条条生命从死亡线上夺回来时,我就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激动。”贺友文这样说。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应急频道首页